(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1867868.8
(22)申请日 2022.07.19
(73)专利权人 广东首航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
司
地址 516035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沥
林镇泮沥村沥镇路桥胜工业园D区厂
房第4栋第3 -4层
(72)发明人 金云涛
(74)专利代理 机构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4 4372
专利代理师 许铨芬
(51)Int.Cl.
H01M 50/244(2021.01)
H01M 50/242(2021.01)
H01M 50/247(2021.01)H02J 7/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箱体及电池组件
(57)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子 设备运输技术领域, 特别是
涉及一种箱 体及电池组件。 箱 体包括外壳体和缓
冲内壳。 外壳体设有第一收容腔和第一开口, 第
一开口连通第一收容腔和外界环 境。 缓冲内壳收
容于第一收容腔, 缓冲内壳设有第二收容腔和第
二开口, 第二开口与第二收容腔连通, 缓冲内壳
的外表面还设置收容槽, 收容槽的槽口与第一开
口相对设置, 第二收容腔用于收容电池, 第二开
口用于供电池的电极从第二开口伸入收容槽并
且卡接于收容槽。 通过上述结构, 当需要对电池
进行充电时, 自第一开口将收容于收容槽的电极
取出, 并将电极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从而给电池
进行充电。 使得电池在补充电能时, 不需要将堆
叠好的箱体 拆开便可以给电池 充电。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CN 217934066 U
2022.11.29
CN 217934066 U
1.一种箱体,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外壳体, 设有第一收容腔和第一 开口, 所述第一 开口连通所述第一收容腔和外界环境;
缓冲内壳, 收容于所述第 一收容腔, 所述缓冲内壳设有第 二收容腔和第 二开口, 所述第
二开口与所述第二收容腔连通, 所述缓冲内壳的外表面还设置 收容槽, 所述收容槽的槽口
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收容腔用于 收容电池, 所述第二开口用于供电池的电
极从所述第二 开口伸入所述收容槽并且卡接 于所述收容槽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收容槽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收容槽并排设置, 一所述收容槽用于收容一所述
电池的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 活动盖板, 所
述第一收容腔和 第一开口均设置于壳体本体, 所述活动盖板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第一开口
处, 所述活动盖 板用于隔开所述第一收容腔和外界环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箱体, 其特 征在于,
所述外壳体还包括柔性连接部, 所述活动盖板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 所述柔性连接部
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动盖板, 所述柔性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一开口的
壁面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内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 所述
上壳体和下壳体共同围合成所述第二收容腔, 所述上壳体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凹槽, 和/或所
述下壳体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下壳体的边缘对接共同形成所述第
二开口, 或者, 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上壳体的边缘对接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开口, 或者, 所述
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对接共同形成所述第二 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还包括四个第一保护件, 一所述
第一保护件包裹于所述外壳体的一角部, 并且一所述第一保护件收容于第一收容腔的一角
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箱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内壳的四个角部 内凹形成四个第
一限位槽, 一所述第一保护件部分收容于一第一限位槽 。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箱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还包括两个第二保护件, 所述第
二保护件相对设置 于所述缓冲内 壳的中部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箱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内壳中部的两侧均内凹形成两个
第二限位槽, 一所述第二保护件部分收容于一所述第二限位槽 。
10.一种电池组件, 其特征在于, 包括电池以及如权利要求1 ‑9中任意一项所述箱体, 所
述电池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腔内。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934066 U
2箱体及电池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运输技 术领域, 特别是 涉及一种箱体及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0002]电动汽车(BEV,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 用电机驱
动车轮行驶的车辆。 锂电池作为目前电动汽车的主要储能装置, 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 为了
在长距离运输的过程或者长时间存储中保护锂电池, 通常会将锂电池装载在箱体中, 但是
由于锂电池的电芯存在自放电现象, 如果锂电池自放电至电量耗光, 会对锂电池的电芯产
生影响, 因此, 在锂电池的长时间存储或者是长距离长时间的运输的过程间隔一段时间就
需要对锂电池补充电能。
[0003]在发明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 目前, 包装锂电池的箱体是密封的, 当
要给锂电池进行电能补充时, 需要将装有锂电池的箱体打开, 然后将锂电池取出后再进行
充电, 然后再回装至箱体, 不仅工作量大, 且操作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箱体及电池组件, 从而改善目前, 包装锂电池的箱体是密封的,
当要给锂电池进行电能补充时, 需要将装有锂电池的箱体打开, 然后将锂电池取出后再进
行充电, 然后再回装至箱体, 不仅工作量大, 且操作复杂的现状。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箱体, 所
述箱体包括外壳体和缓冲内壳。 所述外壳体设有第一收容腔和第一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连
通所述第一收容腔和外界环境。 所述缓冲内壳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 所述缓冲内壳设有
第二收容腔和第二开口, 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收容腔连通, 所述缓冲内壳的外表面还
设置收容槽, 所述收容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收容腔用于收容电池,
所述第二 开口用于供电池的电极从所述第二 开口伸入所述收容槽并且卡接 于所述收容槽 。
[0006]可选地, 所述收容槽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收容槽并排设置, 一所述收容槽用于
收容一所述电池的电极。
[0007]可选地, 所述外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活动盖板, 所述第一收容腔和第一开口均设
置于壳体本体, 所述活动盖板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处, 所述活动盖板用于隔开所
述第一收容腔和外界环境。
[0008]可选地, 所述外壳体还包括柔性连接部, 所述活动盖板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 所述
柔性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动盖板, 所述柔性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本体的
第一开口的壁面处。
[0009]可选地, 所述缓冲内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 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共同围合成所
述第二收容腔, 所述上壳体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凹槽, 和/或所述下壳体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凹
槽; 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下壳体的边缘对接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开口, 或者, 所述第二凹槽与
所述上壳体的边缘对接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开口, 或者, 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对接共同说 明 书 1/6 页
3
CN 217934066 U
3
专利 箱体及电池组件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18:3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