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1848141.5
(22)申请日 2022.07.18
(73)专利权人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 术有限公司
地址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 常熟市东 南街
道新安江路68号
(72)发明人 於洪将 马姜浩 金佺良 杨秋立
占杨娇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
所(特殊普通 合伙) 11463
专利代理师 代玲
(51)Int.Cl.
H01M 50/244(2021.01)
H01M 50/249(2021.01)
H01M 50/209(2021.01)
H01M 50/258(2021.01)H01M 50/289(2021.01)
H01M 10/613(2014.01)
H01M 10/6556(2014.01)
H01M 10/6557(2014.01)
H01M 10/6568(2014.01)
H01M 10/647(2014.01)
H01M 10/625(2014.01)
(54)实用新型名称
电池模组框架结构、 电池 模组和电池 包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框架
结构、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
域。 电池模组框架结构包括两个边框和至少一个
中框。 中框 呈倒T形结构, 中框包括分隔板和设置
在分隔板厚度方向两侧的两个承载板。 边框呈L
型结构, 边框包括垂直连接的侧板和底板。 在中
框的数量为一个时, 两个边框对称设置在中框的
两侧, 且两个边框的底板分别与两个承载板连
接。 在中框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时, 两个边框相
对设置, 所有的中框并排设置在两个边框之间,
两个边框的底板分别与位于两侧的两个中框的
承载板连接, 相邻的两个中框的承载板相互连
接。 侧板与之相对的分隔板之间和/或相对的两
个分隔板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电芯的安装腔。 可实
现模块化装配。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CN 217691476 U
2022.10.28
CN 217691476 U
1.一种电池 模组框架结构, 其特 征在于, 包括两个边框和至少一个中框;
所述中框包括分隔板和设置在所述分隔板厚度方向两侧的两个承载板;
所述边框包括垂直连接的侧板和底板;
在所述中框的数量为一个时, 两个所述边框对称设置在所述中框的两侧, 且两个所述
边框的所述底板分别与两个所述承载板连接;
在所述中框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时, 两个所述边框相对设置, 所有的所述中框并排设
置在两个所述边框之间, 两个所述边框的所述底板 分别与位于两侧的两个所述中框的所述
承载板连接, 相邻的两个所述中框的承载板相互连接;
所述侧板和与之相对的所述分隔板之间和/或相对的两个所述分隔板之间形成用于安
装电芯的安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框架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 内设置有供换热介
质流动的第一 流道; 和/或;
所述侧板内设置供 换热介质流动的第二 流道; 和/或;
所述分隔板内设置供 换热介质流动的第三 流道; 和/或;
所述承载板内设置有供冷却介质流动的第四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框架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 内设置有供换热介
质流动的第一流道, 所述侧板内设置供换热介质流动的第二流道, 所述底板和/或所述侧板
上设置有第一进 液口和第一出液口, 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均与所述第一进液口和
所述第一出 液口连通;
所述分隔板 内设置有供换热介质流动的第 三流道, 所述承载板 内设置有供冷却介质流
动的第四流道, 所述承载板和/或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流道和所述第四流道连
通的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 液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框架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组框架结构还包括多
个端板, 多个所述端板两两一组分别设置于所述侧板和与之相对的所述分 隔板之间或相对
的两个所述分隔板之间, 以封闭所述 安装腔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框架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组框架结构还包括上
盖, 所述上盖设置 于所述中框和所述 边框, 所述上盖用于对所述电芯的顶部作安全防护。
6.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框架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和与之
相邻的所述承载板及相邻的两个所述承载板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
7.一种电池模组, 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电芯和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电池模组框
架结构, 多个所述电芯并排 安装于所述 安装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 电池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有多个隔热垫,
多个所述隔热垫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 电池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腔的底壁设置有导热层, 多
个所述电芯 并排承载于所述导热层; 和/或, 所述安装腔的侧壁与所述电芯的侧壁之 间设置
有导热胶 层。
10.一种电池 包, 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7 ‑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模组。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691476 U
2电池模组框架结构、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领域, 具体而言, 涉及一种电池模组框架结构、 电池模组
和电池包。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技术的发展, 动力电池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涉及生产或生活。 动力电池也称二
次电池, 为可再充电电池。 动力电池被广泛地使用。 低容量的动力电池可用于小型电动车
辆, 高容量的动力电池可用于大型电动车辆, 例如混合动力汽 车或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成组
使用时, 需要使用汇流排将每个动力电池串联或并联。 通常汇流排与动力电池的正极和负
极焊接连接。 每个动力电池包括多个电池模组。 每个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以及用于
固定多个单体电池的端板和 侧板。 端板和侧板围绕所有单体电池设置 。
[0003]现有技术中, 一般是先将电芯安装在多个独立的电池模组框架内形成多个独立的
电池模组, 再将多个独立的电池模组装配形成电池包, 从而, 导致电池模组的空间占用大,
不利于提高电池 包的能量密度。 同时, 现有的电池 模组模块 程度低, 装配 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框架结构、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其能够
减少电池模组框架结构的空间占用, 从而 可以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同时, 能够使电池模
组的模块 化程度提高, 从而可以提高电池 模组的装配效率。
[000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框架结构, 包括两个边框和至少一个中
框;
[0007]所述中框包括分隔板和设置在所述分隔板厚度方向两侧的两个承载板;
[0008]所述边框包括垂直连接的侧板和底板;
[0009]在所述中框 的数量为一个时, 两个所述边框对称设置在所述中框的两侧, 且两个
所述边框的所述底板分别与两个所述承载板连接;
[0010]在所述中框 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时, 两个所述边框相对设置, 所有的所述中框并
排设置在两个所述边框之 间, 两个所述边框的所述底板 分别与位于两侧的两个所述中框的
所述承载板连接, 相邻的两个所述中框的承载板相互连接;
[0011]所述侧板和与之相对的所述分隔板之间和/或相对的两个所述分隔板之间形成用
于安装电芯的安装腔。
[00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 中, 所述底板内设置有供 换热介质流动的第一 流道; 和/或;
[0013]所述侧板内设置供 换热介质流动的第二 流道; 和/或;
[0014]所述分隔板内设置供 换热介质流动的第三 流道; 和/或;
[0015]所述承载板内设置有供冷却介质流动的第四流道。
[00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底板内设置有供换热介质流动的第一流道, 所述侧板说 明 书 1/6 页
3
CN 217691476 U
3
专利 电池模组框架结构、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18:4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