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009940.1
(22)申请日 2021.12.02
(73)专利权人 南京英格玛仪器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永丰大
道9号1栋第三层A区
(72)发明人 李帆超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321 12
专利代理师 查俊奎 奚铭
(51)Int.Cl.
G01D 21/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本安型温湿度测量电路及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本安型温湿度测量
电路, 包括温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温度变送电
路、 湿度变送电路、 第一限流限压电路和第二限
流限压电路; 温度送变电路用于将温度传感器输
出的温度信号转换为温度标准信号, 第一限流限
压电路用于限制温度送变电路接入的电压和电
流; 湿度变送电路用于将湿度传感器输出的湿度
信号转换为湿度标准信号, 第二限流限压电路用
于限制湿度送变电路接入的电压和电流; 还公开
了一种本安型温湿度测量装置, 包括以上所述的
本安型温湿度测量电路; 本实用新型电路为本质
安全型的电路, 装置为为本质安全型的装置, 不
需要专门的防爆外壳, 具有结构简单、 体积小、 重
量小和成本低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7页 附图3页
CN 216559083 U
2022.05.17
CN 216559083 U
1.一种本安型温湿度测量电路, 其特征在于: 包括温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温度变送
电路 (111) 、 湿度变送电路 (21 1) 、 第一限流限压电路 (1 12) 和第二限流限压电路 (212) ;
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温度送变电路, 温度送变电路用于将温度传感器输出的温度信号
转换为温度标准信号;
所述温度变送电路 (111) 连接第一限流限压电路 (112) , 第一限流限压电路 (112) 用于
限制温度送变电路接入的电压和电流;
所述湿度传感器连接湿度变送电路 (2 11) , 湿度变送电路 (2 11) 用于将湿度传感器输出
的湿度信号 转换为湿度标准信号;
所述湿度变送电路 (211) 连接第二限流限压电路 (212) , 第二限流限压电路 (212) 用于
限制湿度送变电路接入的电压和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本安型温湿度测量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限流限压
电路 (112) 和第二限流限压电路 (212) 结构相同;
所述温度变送电路 (111) 包括温度变送芯片, 第一限流限压电路 (112) 包括第一电容、
第一稳压管、 第二十电阻和第一保险管; 第一稳压管 的负极和正极分别与温度变送芯片的
电源端和电流输出端连接, 第一电容与第一稳压管并联, 第一稳压管 的负极依 次串联第二
十电阻和第一保险管;
所述湿度变送电路 (211) 包括湿度变送芯片, 第二限流限压电路 (212) 包括第二稳压
管、 第三电容、 第二十一电阻和 第二保险管; 第二稳压管的负极和正极分别与湿度变送芯片
的电源端和电流输出端连接, 第三电容和第二稳压管并联, 第二稳压管 的负极依 次串联第
二十一电阻和第二保险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本安型温湿度测量电路,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 一防反接
电路 (113) 和第二防反接电路 (213) , 第一防反接电路 (113) 和第二防反接电路 (213) 均为四
个二极管 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 第一防反接电路 (113) 和第二防反接电路 (213) 均具有正极
输出端、 负极输出端和两个交流输入端;
所述第一防反接电路 (113) 的两个交流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 第一防反接电路 (113)
的正极输出端与第一保险管远离第二十电阻的一端连接, 负极输出端与第一稳压管的正极
连接;
所述第二防反接电路 (2 13) 的两个交流输入端连接外部电源, 第二防反接电路 (2 13) 的
正极输出端与第二保险管远离第二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 负极输出端与第二稳压管的正极
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本安型温湿度测量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传感器采
用铂热电阻, 温度变送芯片采用XTR105P芯片, 温度变送电路 (111) 还包括高点调节电阻、 零
点调节电阻、 第二电容、 第二电阻、 第七电阻和第一 三极管, 第一 三级管为 NPN型;
所述铂热电阻的第一端与XTR105P芯片的引脚IR2连接, 第七电阻连接在XTR105P芯片
的引脚IR2和引脚VL IN之间, XTR 105P芯片的引脚IR2与引脚VI N+连接;
所述铂热电阻的第二端串联第二电容后与XTR105P芯片的引脚IRET连接, 第二电阻与
第二电容并联;
所述铂热电阻的第二端串联零点调节电阻后与XTR105P芯片的引脚IR1连接, XTR105P
芯片的引脚VI N‑与引脚IR 1连接;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216559083 U
2所述高点调节电阻连接在XTR 105P芯片的引脚RG1和引脚RG2之间;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XTR105P芯片的引脚B连接, 集电极与XTR105P芯片的引脚V+
连接, 发射极与XTR 105P芯片的引脚E连接;
所述第一稳压管的负极和正极 分别与XTR 105P芯片的引脚V+和引脚IO连接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本安型温湿度测量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零点调节电阻
包括第三电阻、 第四电阻和第一电位器;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 一端与铂热电阻的第 二端连接, 第四电阻的第 二端串联第 三电阻后
与第一电位器中电阻体的一端连接, 第一电位器中电阻体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位器的中
间端和XTR 105P芯片的引脚IR 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本安型温湿度测量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点调节电阻
包括第五电阻、 第六电阻和第二电位器;
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XTR105P 芯片的引脚RG2连接, 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串联第五电
阻后与第二电位器中电阻体的一端连接, 第二电位器中电阻体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位器
的中间端和XTR 105P芯片的引脚RG1连接 。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本安型温湿度测量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湿度送变芯片
采用XTR116U芯片, 湿度送变电路还包括第四电容、 第五电容、 第十电阻、 第十一电阻、 第十
八电阻、 第二十三电阻、 第三电位器、 第四电位器和第二 三极管;
所述第五电容和第十八电阻串联后连接在XTR 116U芯片的引脚Iret和引脚V reg之间;
所述第十电阻的第 一端与第四电位器中电阻体的一端连接, 第四电位器中电阻体的另
一端分别与第四电位器的中间端和 第三电位器的中间端连接, 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三
电位器中电阻体的一端连接, 第三电位器中电阻体的另一端与第三电位器的中间端连接;
所述第四 电容和第二十三电阻串联后连接在XTR116U芯片的引脚Iret和引脚Vref之
间;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XTR116U芯片的引脚B连接, 集电极与XTR116U芯片的引脚V+
连接, 发射极与XTR 116U芯片的引脚E连接;
所述第二稳压管的负极和正极 分别与XTR 116U芯片的引脚V+和引脚I o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本安型温湿度测量电路,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运放电路
(214) ;
所述湿度传感器采用低电压湿度传感器, 运放电路 (214) 用于将湿度传感器输出的湿
度信号进行放大处 理后输入湿度变送电路 (21 1) ;
所述运放电路 (214) 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 第二运算放大器、 第六电容、 第十二电阻、 第
十三电阻、 第十四电阻、 第十五电阻、 第十六电阻;
所述第十六电阻串联第六电容后与XTR116U芯片的引脚Iret连接, 第十六电阻和第六
电容的节点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 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
的反相输入端连接, 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 第一运算放大
器的输出端与第十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电源输入端与XTR116U芯片的
引脚Iret连接, 第一 运算放大器的正电源输入端与第五电容和第十八电阻的节点连接;
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 一端与第十一电阻的第 二端连接, 第十四电阻的第 二端串联第十
五电阻后与XTR116U芯片的引 脚Iret连接, 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同相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216559083 U
3
专利 一种本安型温湿度测量电路及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20:03:2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