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153211.X
(22)申请日 2022.09.21
(71)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 放军国防科技大 学
地址 410073 湖南省长 沙市开福区德雅路
109号
(72)发明人 汪元 赵普君
(74)专利代理 机构 长沙国科天河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432 25
专利代理师 赵小龙
(51)Int.Cl.
G06F 30/17(2020.01)
G06F 30/20(2020.01)
G06F 113/14(2020.01)
(54)发明名称
基于圆弧线的异型微通道换热管型设计方
法及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圆弧线的异型微通
道换热管型设计方法, 包括: 以点A(RA,0)作为换
热管中心圆弧线与换热器内径的交点, 以点B
(RB,θB)作为换热管中心圆弧线与换热器外径
的交点, RA为换热器内径, RB为换热器外径, θB为
点B的极角; 确定换热管中心圆弧线的最大弧长
以及可布置换热管的最大数量; 计算换热器横截
面内的空气有效流通面积以及总换热面积; 以
RA、 θB为控制参数, 以空气有效流通面积满足预
设条件且总换热面积最大为目标进行优化, 得到
换热管中心圆弧线的最优线型设计。 本发明应用
于换热器设计领域, 以圆弧作为单根换热管的基
本线型, 在已知换热器基本构型和流动损失要求
的前提下, 实现换热器内总换热面积最大的设计
目标。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CN 115525997 A
2022.12.27
CN 115525997 A
1.一种基于圆弧线的异型微 通道换热管型设计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以极坐标点A(RA,0)作为换热管中心圆弧线与换热器内径的交点, 以极坐标点B(RB, θB)
作为换热管中心圆弧线与换热器外径的交点, 其中, RA为换热器内径, RB为换热器外径, θB为
点B的极角;
基于极坐标点A(RA,0)与极坐标点B(RB, θB)确定换热管中心圆弧线的最大弧长
并基于换 热器内径RA确定换热器中可布置换 热管的最大 数量n;
计算换热管数量为n时换热器横截面内的空气有效流通面积Aair以及n根换热管的总换
热面积S;
以换热器内径RA、 极角 θB为控制参数, 以空气有效流通面积Aair满足预设条件且总换热
面积S最大为目标进行优化, 得到换 热管中心圆弧线的最优线型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圆弧线的异型微通道换热管型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换热管中心圆弧线的最大弧长
的确定过程 为:
式中, AB为点A与点B之间的线段长度, 2α0为最大弧长
的圆心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圆弧线的异型微通道换热管型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换热器中可布置换 热管的最大 数量的确定过程 为:
式中, di为换热管内径, δ 为换 热管壁厚, 符号
表示向下 取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圆弧线的异型微通道换热管型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空气有效流 通面积Aair的确定过程 为:
Aair=A‑Atube
其中,
式中, A为换热器横截面积, Atube为换热器横截面内n根换热管所占的面积, di为换热管
内径, δ 为换 热管壁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圆弧线的异型微通道换热管型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总换 热面积S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圆弧线的异型微通道换热管型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525997 A
2于, 所述空气有效流 通面积Aair满足预设条件, 具体为:
式中, A为换 热器横截面积, σ %为 最小空气有效流 通面积占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圆弧线的异型微通道换热管型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
于, 在进行优化的过程中, 换 热器内径RA与极角 θB的搜索空间为: RA∈(0,RB)、 θB∈[0, π ]。
8.一种基于圆弧线的异型微 通道换热管型设计系统,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存储器, 用于存 储程序;
处理器, 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 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 所述处理器用于
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基于圆弧线的异型微通道换热管型设计方法的部分或
全部步骤。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525997 A
3
专利 基于圆弧线的异型微通道换热管型设计方法及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1:00:4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