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行业标准网
(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588350.0 (22)申请日 2021.12.23 (71)申请人 中国电子科技 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 所 地址 300384 天津市滨 海新区滨 海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华科七路6号 (72)发明人 李杨 徐志彬 赵冬梅 刘兴江  (74)专利代理 机构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 限公司 12101 代理人 王超 (51)Int.Cl. H01M 4/62(2006.01) H01M 10/0525(2010.01) H01M 10/0569(2010.01) H01M 10/058(201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塑晶改性正极固态电池及其制备 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固态电池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 种基于塑晶改性正极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所 述基于塑晶改性正极固态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 步骤一: 将塑晶、 锂盐、 聚合物以及无 机填料加热混合, 以融化为液体状态的塑晶作为 溶剂; 步骤二: 将正极材料粉末、 导电剂、 步骤一 得到的塑晶基复合正极胶、 有机溶剂混合, 涂覆 在集流体上; 步骤三: 制备塑晶基正极表面处理 液, 涂覆或者喷涂在步骤二中得到的正极层表 面, 采用加热或辐照进行原位聚合。 本发明提供 一种改善了界面相容性 以及与高 比能量电极材 料的兼容性, 解决了电池界面接触不良、 材料电 导率低带来的电池性能无法充分发挥问题的基 于塑晶改性 正极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 CN 114335536 A 2022.04.12 CN 114335536 A 1.一种基于塑晶改性正极固态电池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塑晶改性正极 固态电池的制备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将塑晶、 锂盐、 聚合物以及无机填料加热混合, 以融化为液体状态 的塑晶作为 溶剂, 溶解锂盐、 聚合物和无机填料, 制备塑晶基复合正极胶, 塑晶是丁二腈, 加热温度为40 ℃‑70℃, 相对于塑晶锂盐的浓度为1mol/L ‑2.5mol/L, 聚合物与锂盐的质量比为1: 1~1: 3, 无机填料占聚合物的质量比为1% ‑10%; 步骤二: 将正极材料粉末、 导电剂、 步骤一得到的塑晶基复合正极胶、 有机溶剂混合, 搅 拌至均匀, 有机溶剂质量占比为20% ‑50%, 之后加入聚合单体和引发剂常温搅拌至均匀, 涂覆在集流体上, 采用加热或辐照进 行原位聚合, 加热烘干溶剂形成正极层; 正极层中正极 材料粉末质量占比为8 0%‑97%、 导电剂质量占比为 1%‑10%、 塑晶基复合正极胶与聚合单 体和引发剂质量占比为2% ‑10%; 步骤三: 将塑晶、 锂盐、 聚合单体、 引发剂、 无机填料加热混合, 制备塑晶基正极表面处 理液, 涂覆或者喷涂在步骤二中得到的正极层表 面, 采用加热或辐 照进行原位聚合, 制备获 得塑晶改性正极, 塑晶是丁二腈, 加热温度为40℃ ‑45℃, 相对于塑晶锂盐浓度为0.1mol/L ‑ 1.0mol/L, 无机填料占聚合物的质量比为1% ‑5%。 聚合单体与塑晶质量比优选为1: 100 ‑1: 2, 聚合单体与引发剂质量比优选为10 00: 1‑1000: 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塑晶改性正极固态电池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二 和步骤三中的聚合单体和引发剂取决于原位聚合方式, 热聚合选用的聚合单体包括单体二缩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TEGDA)、 单体三羟甲基丙 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 辐照聚合选用的聚合单体包括单体甲基丙稀酸酯(MMA)、 单体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 三丙稀酸酯(ETPTA)、 单体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PPTA); 热引发剂包括偶氮 二异丁腈(AIBN)、 偶氮二异庚腈(ABVN)、 偶氮二异丁 酸二甲酯(AIBM E); 光引发剂包括2 ‑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HMPP)、 1 ‑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 2,4,6 ‑三 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TPO ‑L)、 苯甲酰甲酸甲酯(MBF)、 2 ‑二甲氨基 ‑2‑苄基‑1‑[4‑ (4‑吗啉基)苯基] ‑1‑丁酮(IHT ‑PI)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塑晶改性正极固态电池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 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锂盐、 聚合物、 无机填料按比例混合, 溶解于有机溶 剂中形成前驱体溶液, 有机溶剂质量占比为50% ‑70%, 浇注成膜或与起支撑作用基膜复合 制备固态电解质, 聚合物与锂盐质量比为 1:9‑9:1, 无机填料添加比例为聚合物与锂盐质量 的1‑90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基于塑晶改性正极固态电池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聚合物包括聚氧化乙烯(PEO)及其衍生物、 聚丙烯 腈(PAN)、 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 聚丙 烯酸(PAA)、 聚乙烯醇(PVA)、 聚碳酸丙烯酯(PPC)、 氧化乙烯接枝聚硅烷化合物(PSPEG)、 聚 碳酸乙烯酯(PEC)、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 聚偏氟乙烯(PVDF)、 偏氟乙烯 ‑六氟丙烯的共 聚物P(VDF ‑HFP)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塑晶改性正极固态电池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 极采用添加表面保护层或者未添加表面保护层的负极, 可以为金属锂、 锂合金LixM M=In、 B、 Al、 Ga、 Sn、 Si、 Ge、 Pb、 As、 Bi、 Sb、 Cu、 Ag或Zn、 石墨、 无定形碳、 中间相炭微球、 硬碳、 软碳,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4335536 A 2硅基材料硅碳材 料、 纳米硅, 锡基材 料或钛酸锂; 表面保护层为聚氧化乙烯及其衍生物与锂盐的复合物、 聚碳酸酯类聚合物与锂盐的复 合物、 三氧化 二铝、 二氧化 钛、 二氧化硅、 磷酸锂、 磷酸、 二氧化锆、 卤素 单质或铝酸锂。 6.根据权利要求1、 3、 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塑晶改性正极固态电池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 在于: 所述锂盐采用阴离子基团半径大、 易解离的锂盐, 包括六氟磷酸锂、 四氟硼酸锂、 高氯 酸锂、 二氟草酸硼酸锂、 双草酸硼酸锂、 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 双氟磺酰亚胺锂中的一 种或多种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塑晶改性正极固态电池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 极材料为层状LiCoO2、 LiNiO2和LiNiσCo1‑σO2, 三元LiNi1/3Mn1/3Co1/3O2和LiNi0.85Co0.1Al0.05O2, 尖晶石LiMn2O4, 5V尖晶石LiNi0.5Mn1.5O4, 磷酸盐LiQPO4或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Liε(MnA)1‑ε] O2: 其中, 0.01≤σ <1, Q =Fe、 Mn, A= Ni、 Co、 Fe, 0< ε<1; 所述正极的导电剂为乙炔黑、 Super  P、 Super S、 350G、 碳 纤维、 碳纳米管、 科琴黑、 石墨 导电剂以及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基于塑晶改性正极固态电池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用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 碳酸丙烯酯、 碳酸二甲酯、 碳酸甲乙酯、 碳酸二乙酯、 乙酸乙酯、 乙 腈、 异丙醚、 丙酮、 丁酮、 异丙醇、 丁醇、 己烷、 环己烷、 N ‑N二甲基乙酰胺、 N ‑甲基‑2‑吡咯烷 酮、 苯、 甲苯、 二甲基亚砜、 四氯化 碳、 三氯化烯、 吡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所述无机填料为三氧化二铝, 二氧化钛, 二氧化硅, 磷酸锂, 二氧化锆, 氮化硅, 氧化镁, 铝酸锂, 蒙脱石, 高岭土, 金属有机框架, Li3αLa2/3‑αTiO3, Li5La3M2O12, Li1.3Ti1.7Al0.3(PO4)3, Li1+βAlβGe2‑β(PO4)3, LiPON, Li4‑δGe1‑δPδS4, Li7P2S8I, Li2S‑P2S5, Li3OX, LLTO, LLTZ O, Li3N中的 一种或多种组合: 其中, 0.01≤α ≤ 0.33, M=Nb、 Ta, 0≤β ≤0.65, 0≤ δ≤1, X=F、 Cl、 Br、 I。 9.一种塑晶改性正极, 其特征在于: 所述塑晶改性正极通过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 基于塑晶改性 正极固态电池的制备 方法制备。 10.一种基于塑晶改性正极固态电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塑晶改性正极固态电池通 过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塑晶改性 正极固态电池的制备 方法制备。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4335536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塑晶改性正极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塑晶改性正极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基于塑晶改性正极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基于塑晶改性正极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20:11:4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