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行业标准网
ICS 130.040.20 CCS Z 10 DB2308 黑 龙 江 省 佳 木 斯 市 地 方 标 准 DB2308/T 109—2022 大气城市污染分布、污染时效性监测技术规 范 2022-08-16 发布 佳木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2022-09-16 实施 布 DB2308/T 109—2022 目 次 前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监测方法........................................................................................................................................................... 2 5 质控要求........................................................................................................................................................... 2 6 计算方法........................................................................................................................................................... 3 7 激光安全........................................................................................................................................................... 3 8 注意事项........................................................................................................................................................... 3 附录 A(资料性) 大气城市污染分布、污染时效性常规监测记录表........................................................... 4 I DB2308/T 109—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佳木斯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佳木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邱阳、姜维国、李永亮、李健、张妍妍、郭洪超、耿印印、李玲 本文件为 2022 年首次发布。 II DB2308/T 109—2022 大气城市污染分布、污染时效性监测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气城市污染分布、污染时效性监测过程中点位布设、监测技术、质量控制、监测记 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激光雷达连续监测系统(后文简称“激光雷达”)对城市大气污染分布、污染时 效性监测,包括城市区域范围内污染指数和高空污染聚散情况。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943.1 信息技术设备 安全 第1部分 通用要求 GB 7247.1 激光产品的安全 第1部分:设备分类、要求 HJ 664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 DB23/T 2437 大气颗粒物激光雷达连续监测系统检测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气气溶胶 The atmosphere aerosol 大气气溶胶是液态或固态微粒在空气中的悬浮体系。它们能作为水滴和冰晶的凝结核、太阳辐射的 吸收体和散射体,并参与各种化学循环,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雾、烟、霾等都是天然或人为原因造 成的大气气溶胶。 3.2 大气能见度 Visibility 大气能见度(Visibility)是反映大气透明度的一个指标。一般定义为具有正常视力的人在当时的天 气条件下还能够看清楚目标轮廓的最大地面水平距离。还有一种定义为目标的最后一些特征已经消失的 最小距离。 3.3 信噪比 在指定频带内,同一端口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的比值。[DB 23/T 2437,定义3.5] 3.4 边界层 靠近地球表面、受地面摩擦阻力影响的大气层区域,在该层内,湍流活动强烈,污染物主要分布在 该层。[DB 23/T 2437,定义3.6] 1 DB2308/T 109—2022 4 监测方法 4.1 监测仪器 监测仪器为符合技术要求的激光雷达。 4.2 4.2.1 监测点位 监测点位布设原则 4.2.1.1 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水平和变化规律,客观评价 城市、区域环境空气状况,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满足为公众提供环境空气状况健康指引的需求。 4.2.1.2 大气城市布点应考虑城市自然地理、气象等综合环境因素,以及工业布局、人口分布等社会 经济特点,在布局上应反映城市主要功能区和主要大气污染源的空气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从整体出发 合理布局,监测点之间相互协调。 4.2.2 监测点位布设要求 4.2.2.1 通过污染物扩散、迁移及转化规律,预测污染分布状况进而寻找合理的监测点位布设。 4.2.2.2 区域点应根据我国的大气环流特征设置在区域大气环流路径上,反映区域大气本底状况,并 反映区域间和区域内污染物输送的相互影响。 4.2.2.3 区域点和背景点的海拔高度应合适。在山区应位于局部高点,避免受到局地空气污染物的干 扰和近地面逆温层等局地气象条件的影响;在平缓地区应保持在开阔地点的相对高地,避免空气沉积的 凹地。 4.2.2.4 污染监控点原则上应设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污染物高浓度区以及主要固定污染源对 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明显影响的地区。 4.2.2.5 污染监控点依据排放源的强度和主要污染项目布设,应设置在源的主导风向和第二主导风向 (一般采用污染最重季节的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的最大落地浓度区内,以捕捉到最大污染特征为原则进 行布设。 4.2.2.6 对于固定污染源较多且比较集中的的工业园区等,污染监控点原则上应设置在主导风向和第 二主导风向(一般采用污染最重季节的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的工业园区边界,兼顾排放强度最大的污染 源及污染项目的最大落地浓度。 4.3 监测记录 监测记录包括被监测区域平扫半径、监测面积、监测高度、监测时气象条件、监测仪器、监测点位 经纬度坐标、监测点位设置高度、海拔、监测时间、监测时段、测量工况、监测项目、示意图(监测半 径长度、边界、测点等位置)、监测人员、校对人、审核人员等相关信息。 5 质控要求 5.1 仪器设备要求 2 DB2308/T 109—2022 监测仪器应定期检定合格,并在有效使用期限内使用。激光雷达附件必须安装防雷设施,并严格按 照相关规定对防雷设施进行定期检测。 激光雷达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应当进行日巡查和周、月、年维护与保养;配备有发电机的机房, 发电机应每月至少启动一次。 至少一月清洗外置传感器的表面一次,至少每年清洁温度传感器的内部一次,每两年校准环境温 度空气传感器。 激光雷达配有水冷系统的,冬天温度低于0℃时要开温控装置,切勿让水在雷达冷却系统内结冰, 雷达停用放置时应排干冷却水。 至少每周检查一次光学窗口是否有灰尘,保持光学天窗干净,每隔半月应用脱脂棉沾酒精擦洗;下 雪天,及时清理积雪。 5.2 数据采集频率和有效性规定 激光雷达探测过程中,若探测路径上有除云以外的遮挡物,该组数据应剔除或标记。 激光雷达信号显示有效探测距离小于1500m或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0%时,探测数据应做标记,表示该 组数据信噪比低。 数据采集频率:夜间每条廓线采集时间应不小于2min,白天每条廓线的采集时间应不小于5min。 为了提高信噪比,应通过增加单条廓线的观测时间或多次测量(例如3000~10000个脉冲信号)累加 平均。 对直接影响雷达有效探测距离的天气(如浓雾,降雪等),应暂时关闭激光雷达,当大气相对湿度 大于80%应停止雷达探测。 5.3 仪器校验 校验结果需满足DB23/T 2437中相关要求。 6 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参照DB23/T 2437。 7 激光安全 机械防护外壳需按GB 4943.1中4.2.1的规定装有防护外壳;按G

pdf文档 DB2308-T 109-2022 大气城市污染分布、污染时效性监测技术规范 佳木斯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308-T 109-2022 大气城市污染分布、污染时效性监测技术规范 佳木斯市 第 1 页 DB2308-T 109-2022 大气城市污染分布、污染时效性监测技术规范 佳木斯市 第 2 页 DB2308-T 109-2022 大气城市污染分布、污染时效性监测技术规范 佳木斯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8 10:34:15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