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91.080.40 CCS P 25 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34/T 4238—2022 水工混凝土老化防护处理施工质量检测 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quality inspection of aging protection treatment of hydraulic concrete 2022 - 06 - 29 发布 2022 - 07 - 29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4/T 4238—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 测站、安徽禹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继、张成银、刘长顺、朱田生、徐良、张军、郑磊、张亚涛、刘磊、秦岭、 徐伟、孙述彬、武允超、吴超、杨志、江腾寿、王锐、张坤、丁晓竟、杨兆楠、余国伟。 I DB34/T 4238—2022 水工混凝土老化防护处理施工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工混凝土老化防护处理施工质量检测的术语和定义、材料检测和实体检测。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防护砂浆、防护混凝土、防护涂料对水工混凝土进行防护处理的施工质量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16777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GB/T 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 18445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GB/T 23446 喷涂聚脲防水涂料 GB 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DL/T 5126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试验规程 JC/T 1018 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 JG/T 335 混凝土结构防护用成膜型涂料 JG/T 507 数显式粘结强度检测仪 JGJ/T 384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SL/T 352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SL 677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防护砂浆 protective mortar 喷涂或涂抹在混凝土表面,对混凝土老化具有防护功能的砂浆。 防护混凝土 protective concrete 浇筑或喷射在混凝土表面,对混凝土老化具有防护功能的混凝土。 防护涂料 protective coating 喷涂或涂抹在混凝土表面,对混凝土老化具有防护功能的涂料。 防护处理 protective treatment 在混凝土表面或去除老化层后的混凝土表面,喷涂、涂抹、浇筑或喷射材料的活动。 1 DB34/T 4238—2022 原混凝土表面处理厚度 surface treatment thickness of old concrete 采用喷砂、人工凿毛等工艺对已老化混凝土表面清除的厚度。 4 材料检测 防护砂浆检测 4.1.1 稠度 稠度检测按 SL/T 352 的规定执行。 4.1.2 表观密度 表观密度检测按 SL/T 352 的规定执行。 4.1.3 抗压强度 抗压强度检测按 SL/T 352 的规定执行。 4.1.4 抗折强度 抗折强度检测按 GB/T 17671 的规定执行。 4.1.5 粘结强度 粘结强度检测按 SL/T 352 的规定执行。 4.1.6 轴向抗拉强度和极限拉伸值 轴向抗拉强度和极限拉伸值检测按 SL/T 352 的规定执行。 4.1.7 抗冻性 抗冻性检测按 SL/T 352 的规定执行。 4.1.8 抗渗性 抗渗性检测按 SL/T 352 的规定执行。 4.1.9 抗碳化性能 抗碳化性能检测按 DL/T 5126 的规定进行,测定试件的 28d 碳化深度,取 3 个试件测值的平均 值作为检测结果。 4.1.10 耐酸性 4.1.10.1 仪器设备应符合 JG/T 335 的规定。 4.1.10.2 耐酸性检测如下: a) 按防护砂浆配比,成型三块 100mm×100mm×100mm 的试件,试件制作及养护应符合 SL/T 352 的规定,养护龄期为 28d; b) 试验按 JG/T 335 的规定进行; c) 达到试验龄期后取出试件晾干,观察有无开裂、剥落、粉化等现象。 2 DB34/T 4238—2022 防护混凝土检测 4.2.1 坍落度 坍落度检测按 SL/T 352 的规定执行。 4.2.2 立方体抗压强度 立方体抗压强度检测按 SL/T 352 的规定执行。 4.2.3 抗折强度 抗折强度检测按 SL/T 352 的规定执行。 4.2.4 静力抗压弹性模量 静力抗压弹性模量检测按 SL/T 352 的规定执行。 4.2.5 粘结强度 粘结强度检测按 SL/T 352 的规定执行。 4.2.6 轴向抗拉强度和极限拉伸值 轴向抗拉强度和极限拉伸值检测按 SL/T 352 的规定执行。 4.2.7 抗冻性 抗冻性检测按 SL/T 352 的规定执行。 4.2.8 抗渗性 抗渗性检测按 SL/T 352 的规定执行。 4.2.9 抗碳化性能 抗碳化性能检测按 SL/T 352 的规定进行,测定试件的 28d 碳化深度,取 3 个试件测值的平均 值作为试验结果。 4.2.10 耐酸性 4.2.10.1 仪器设备应符合 JG/T 335 的规定。 4.2.10.2 试验步骤如下: a) 按防护混凝土配比,成型三块 100mm×100mm×100mm 的试件,试件制作及养护应符合 SL/T 352 的规定,养护龄期为 28d; b) 试验按 JG/T 335 的规定进行; c) 达到试验龄期后,取出试件晾干观察有无开裂、剥落、粉化等现象。 防护涂料检测 4.3.1 粘结强度 粘结强度检测按 GB/T 16777 中A法的规定进行。 4.3.2 抗碳化性能 3 DB34/T 4238—2022 4.3.2.1 a) b) 4.3.2.2 a) 仪器设备如下: 混凝土碳化箱:应符合 SL/T 352 的规定; 钢直尺:分度值为 1mm。 混凝土试件制备如下: 混凝土用原材料:水泥应符合 GB 175 中 42.5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规定,砂、石、矿物掺合 料、外加剂等应符合 SL 677 的规定; b) 制备 3 块强度等级为 C25、尺寸为 150mm×150mm×300mm 的混凝土试件,其配合比应符合 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 c) 混凝土试件制作及养护应符合 SL/T 352 的规定,标准养护 28d 后取出,在实验室内自然干 燥 7d; d) 将试件任一端面用砂纸打磨并清理干净,按涂料产品说明书要求在该端面上涂覆防护涂料。 4.3.2.3 试验步骤如下: a) 试验按 SL/T 352 的规定进行,CO2 进气面为涂层面; b) 测量 28d 快速碳化后的碳化深度,精确至 1mm。 4.3.2.4 以 3 个试样碳化深度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 1mm。 4.3.3 抗冻性 抗冻性检测按 JG/T 335 的规定进行,100 次冻融循环结束后观察有无起泡、剥落、粉化、裂纹等 现象。 4.3.4 耐急冷急热性 4.3.4.1 a) b) c) 4.3.4.2 a) 仪器设备如下: 烘箱:可控制温度在 80℃±5℃; 水槽:可保持 15℃±5℃ 流动水的低温水槽; 温度计:量程 0℃~100℃。 试样制备如下: 混凝土试块制作:尺寸为 100mm×100mm×100mm,强度等级不低于 C30,试件制作及养护应符合 SL/T 352 的规定,试件标准养护至 28d 后,在温度 23℃±2℃,相对湿度 50%±10% 的环 境条件下放置 7d 备用; b) 试验前将涂料及试验用具在温度 23℃±2℃、相对湿度 50%±10% 的环境条件下放置 24h 以上; c) 用 2 号砂纸清除试块表面浮浆,按涂料产品说明书要求在混凝土试块任一非成型面上涂覆防 护涂料,在温度 23℃±2℃,相对湿度 50%±10% 的环境条件下养护 7d。 4.3.4.3 试验步骤如下: a) 将试样放入预先加热到 80℃±5℃ 的烘箱中,试样之间、试样与箱壁之间应有不小于 20mm 的间距,在此温度下保持 20min 后,取出试样立即浸没于装有流动冷水的水槽中 15min,水 温应为 15℃±5℃; b) 按 a)重复 10 次后取出试件,即时观察涂层表面是否出现脱落、破裂、起泡、开裂等现象。 4.3.5 耐酸性 耐酸性检测按 JG/T 335 的规定进行。 检测批次和技术指标 4 DB34/T 4238—2022 防护砂浆、防护混凝土、防护涂料的检测批次和技术指标见附录A和附录B。 5 实体检测 一般规定 2 2 5.1.1 按防护材料种类,每 2000m 分别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 2000m 的按一个检验批计。 5.1.2 原混凝土表面处理厚度检测和防护层施工厚度检测(针插法)宜施工后及时检测。 5.1.3 界面粘结强度检测和抗碳化性能检测应做施工工艺试验,实体具有检测条件的可在实体上进行 检测,检测应在施工完成 90d 后进行。 5.1.4 应在没有雨、雪,且风速低于五级的天气条件下进行检测,检测环境温度宜为 5℃~35℃。 防护砂浆检测 5.2.1 原混凝土表面处理厚度 5.2.1.1 a) b) c) 5.2.1.2 a) b) 仪器设备如下: 钢直尺、钢卷尺; 深度测量仪器:最小分度值不大于 0.5mm; 2m 水平尺。 试验步骤如下: 每个检验批至少检测三组,每组确定一个检测部位,每个检测部位不应少于 16 个测点; 原混凝土表面处理前,每个检测部位应设置基准点(未凿除的混凝土或其他标志点),将水平 尺置于两基准点上,沿水平尺每隔 200mm,测量混凝土表面至水平尺下表面的距离 Li,精确至 0.5mm; c) 原混凝土表面处理后,将水平尺置于两基准点上,测量原测点位置混凝土表面至水平尺下表面 ' 的距离 L i,精确至 0.5mm。 5.2.1.3 检测结果如下: a) 原混凝土表面处理厚度按公式(1)计算: li=L'i-Li ·············································································· (1
DB34-T 4238-2022 水工混凝土老化防护处理施工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8 10:49:1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