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行业标准网
ICS 65.020.30 CCS B 41 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2726—2022 牛腹泻疾病防控操作规程 Operational procedures for bovine diarrhe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2022-07-29 发布 2022-08-29 实施 发 布 DB15/T 2726—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 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金宇保灵 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北京生泰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晓静、王建龙、谢梦圆、马立峰、郭宇、王炜、魏小军、赵晓军、吴晓亮、 韩四娥、王艳杰、周伟光、王秀敏。 I DB15/T 2726—2022 牛腹泻疾病防控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牛腹泻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本文件适用于奶牛饲养场(户)、肉牛饲养场(户)和动物诊疗机构对牛腹泻疾病的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GB/T 16568 奶牛场卫生规范 GB 19489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T 27401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动物检疫 GB/T 27637 副结核分枝杆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 GB/T 35942 隐孢子虫套式PCR检测方法 NY 5047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T 5049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管理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牛腹泻疾病 bovine diarrhea 牛腹泻是一种以消化不良、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疾病,引起牛腹泻的病因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 性因素两类,传染性因素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非传染性因素包括营养、环境、管理等。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VD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MD: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 BRV:牛轮状病毒(Bovine ratovirus) BCoV: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 CPE: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1 DB15/T 2726—2022 Dubos 培养基:杜波斯液体培养基(Dubos medium) E.coli: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HRT-18细胞:人直肠肿瘤-18细胞(Human Rectal Tumor-18 Cell) MA104 细胞:恒河猴肾细胞(Rhesus kidney cell) MDBK细胞:牛肾细胞(Madin Darby Bovine Kidney Cell) 5 生物安全措施 样品采集的生物安全措施符合GB 19489的规定。 样品处理的生物安全措施符合GB/T 27401的规定。 6 病因 感染性腹泻 引起牛腹泻疾病的主要病原有:病毒性病原包括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轮状病毒(BRV) 和牛冠状病毒(BCoV)等;细菌性病原包括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沙门菌(Salmonella)、副结 核 分 枝 杆 菌 ( Mycobacterium avium subsp. paratuberculosis ) 等 ; 寄 生 虫 性 病 原 包 括 球 虫 (Sphaerozoum fuscum)和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等。 非感染性腹泻 引起非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因素有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如消化不良、营养缺乏、中毒、应激等。 7 诊断 临床诊断 7.1.1 流行病学 不同年龄和品种牛均可发生,多见于幼龄牛,犊白痢多发于1月龄内犊牛;犊牛副伤寒多发于1~5 月龄的犊牛;副结核性肠炎多发于成年牛;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多发于6~18月龄牛,牛轮状病毒和牛冠 状病毒多发于1周龄犊牛。病牛和带菌(毒)牛是感染性腹泻的主要传染源。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接 触、胎盘和交配等途径传播。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气候多变、寒冷季节和环境卫生较差时多发。 7.1.2 临床症状 7.1.2.1 病毒性腹泻 7.1.2.1.1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急性感染牛突然发病,体温升至40 ℃~42 ℃,随体温升高,白细胞减少,有的可发生第二次白细 胞减少。病牛精神沉郁、厌食,鼻、眼有浆液性分泌物,2 d~3 d 内可能有鼻镜及口腔黏膜表面糜烂, 舌面上皮坏死、流涎增多、呼气恶臭,通常在口腔损害之后发生严重腹泻,病初水泻,后带黏液、血液, 甚至脱落的黏膜。部分病牛出现蹄叶炎及趾间皮肤糜烂坏死,导致跛行。 慢性病例常出现鼻镜糜烂,眼部常有浆液性分泌物。门齿齿龈通常发红,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由于蹄 叶炎及趾间皮肤糜烂坏死而致的跛行。通常皮肤呈屑状,在髻甲、颈部及耳后最明显。 2 DB15/T 2726—2022 母牛妊娠期感染后流产,或产先天性缺陷犊牛,最常见的缺陷是小脑发育不全。 7.1.2.1.2 牛轮状病毒性腹泻 犊牛感染后12 h~24 h出现严重腹泻,发病突然,病初表现为精神不振、厌食和腹泻,体温正常或 略高,排黄白色稀便,有时带有黏液和血液。病程长者脱水明显,严重者常有死亡。成年牛多呈隐性感 染,并在一定时间持续向外界排毒。 7.1.2.1.3 牛冠状病毒性腹泻 犊牛感染后发生腹泻,发病初期出现带血的黄色黏性粪便,后期发展为水泻,有时出现脱水、虚弱、 体温低,少数犊牛出现发热、卧地不起等症状,严重的犊牛会出现昏迷甚至死亡。成年牛常突然暴发, 排出深褐色带血稀粪,伴有产奶下降、沉郁及厌食等症状。 7.1.2.2 细菌性腹泻 7.1.2.2.1 犊白痢 病牛初期体温升高达41 ℃~42 ℃,有的犊牛出生后数小时开始腹泻。初期粪便呈粥样、白色或黄 白色,后期呈水样、灰白色,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血液及泡沫,有酸臭味。末期患病牛伴有腹痛,用 蹄踢腹壁。可发生脐炎或关节炎,偶见肺炎。耐过病牛发育迟缓。有时可见神经症状,兴奋不安,有些 病例可突然死亡。 7.1.2.2.2 犊牛副伤寒 主要由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引起。 犊牛多发病突然,病初体温升高至40 ℃~41 ℃,24 h后排出灰黄色稀便,混有黏液和血丝,一般 于出现症状后5 d~7 d内死亡。病程长者可能会出现腕关节和跗关节肿大。 成年牛感染表现高热、昏迷、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发病后12 h~24 h粪便中带有血块,随即腹泻。 粪便恶臭,含有纤维素絮片。病牛常死于高热期后。病程长者可见脱水、消瘦、眼窝下陷,黏膜充血发 黄。妊娠牛多流产。 7.1.2.2.3 副结核性肠炎 潜伏期较长,一般多见于2~5岁成年牛,发病初期为间歇性腹泻,逐渐变为顽固性腹泻,腹泻呈喷 射状水样便,排泄物稀薄、恶臭,带有气泡、黏液。体温常无变化,病程长者可见显著消瘦,皮下水肿。 7.1.2.3 寄生虫性腹泻 7.1.2.3.1 球虫病 感染牛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腹泻,病情加剧时体温升至41 ℃左右,发病后期出现贫血,体温下 降至35 ℃~36 ℃,后肢和肛门周围被血粪污染。 7.1.2.3.2 隐孢子虫病 发病后主要表现为腹泻,食欲下降,严重脱水,在腹泻期间的犊牛失去吃乳能力,饮水欲望增加。 7.1.3 病理变化 7.1.3.1 病毒性腹泻 3 DB15/T 2726—2022 7.1.3.1.1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整个口腔可见糜烂灶。典型病变是食管黏膜糜烂斑呈纵行排列。胃黏膜可见出血、糜烂。小肠黏膜 肿胀、出血,黏膜脱落甚至形成黏膜管套,肠内容物含有黏液、血液和脱落黏膜,尤以空肠和回肠严重。 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出血和水肿。 7.1.3.1.2 牛轮状病毒性腹泻 牛轮状病毒感染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消化肠道,肠腔内充满凝乳块和乳汁,小肠肠壁变薄、半透明, 肠内容物呈液状、灰黄或灰黑色。 7.1.3.1.3 牛冠状病毒性腹泻 小肠肠壁变薄、透明,肠腔液体增多,严重者引起腹腔积水,胃内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感染的牛可 能伴随呼吸道症状,表现为气管黏膜充血、局限性肺炎等。 7.1.3.2 细菌性腹泻 7.1.3.2.1 犊白痢 剖检可见皱胃和小肠黏膜充血、水肿和出血,皱胃内有大量凝乳块,黏膜表面覆盖胶状黏液。肠内 容物常混有血液和气泡,恶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经脐带感染的病例可见出血性脐炎和出血性脐动脉 炎。病程长者伴有浆液纤维素性关节炎和出血性或浆液出血性肺炎。突然死亡的病例常无明显病理变化。 7.1.3.2.2 犊牛副伤寒 剖检可见肠内容物稀薄,混有黏液和血液,呈咖啡色。病程较长时,小肠可见浮膜性与固膜性肠炎, 肠系膜淋巴结呈不同程度的水肿、出血。皱胃黏膜充血、水肿,表面被覆大量黏液,有时可见出血点。 脾脏明显肿大而柔软,呈灰红或暗红色,边缘钝圆,被膜紧张,可见出血斑点和粟粒大的坏死灶。肝脏 肿大,质地柔软,被膜下散在针尖大的灰黄或灰白色病灶。 7.1.3.2.3 副结核性肠炎 剖检可见尸体极度消瘦,可视黏膜因贫血呈苍白色,被毛粗乱无光。特征性病变为慢性增生性肠炎 及相应的淋巴结炎。病变多集中于空肠、回肠和结肠前段。病变肠管变粗,肠腔狭窄,黏膜覆盖一层灰 白色黏稠的糊状物。肠黏膜增厚2~30倍,折叠形成脑回样皱襞。病变部肠管的浆膜淋巴管和相应的肠 系膜淋巴管扩张、增粗,呈弯曲的细绳索状,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7.1.3.3 寄生虫性腹泻 7.1.3.3.1 球虫病 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消瘦,可视黏膜苍白,小肠后段、盲肠和结肠内充满半凝固的血样内容物, 肠黏膜肿胀、增厚或糜烂性坏死,淋巴滤泡肿大,有白色或灰色小病灶和溃疡,表面有凝乳状薄膜覆盖。 直肠内容物呈褐色、恶臭,有纤维素性薄膜和黏膜碎片。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7.1.3.3.2 隐孢子虫病 剖检可见腹腔内蓄积大量液体,呈淡黄或微黄色,皱胃黏膜表面存在出血点和出血斑,回肠黏膜存 在大面积的出血斑。 7.1.4 结果判定 4 DB15/T 2726—2022 出现7.1.1、7.1.2、7.1.3,可判定为牛腹泻疾病疑似病例。 实验室诊断

pdf文档 DB15-T 2726—2022 牛腹泻疾病防控操作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T 2726—2022 牛腹泻疾病防控操作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1 页 DB15-T 2726—2022 牛腹泻疾病防控操作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2 页 DB15-T 2726—2022 牛腹泻疾病防控操作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8 11:11:3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